比特币市场恐慌分析:供需失衡与ETF抄底机会

robot
摘要生成中

比特币价格暴跌后的市场分析:供需关系与潜在买点

近期比特币价格迅速跌破56,000美元重要支撑位,导致传统技术面分析难以应对。在这种大规模恐慌时刻,我们需要回归基本面,分析比特币的供需关系,以帮助投资者在混乱的市场中找到最佳买点。

BTC价格底部将至?ETF的买盘是止跌的关键力量

卖盘分析

目前的主要卖压来源包括:

  1. 德国政府出售查获的比特币
  2. Mt. Gox交易所向债权人赔付
  3. 年初获利资金可能的获利了结
  4. 矿工跟随市场抛售

这些卖盘主要通过加密货币交易所进行,可以通过区块链上的活动进行监控和追踪。

买盘分析

潜在的买盘主要来自美国比特币现货ETF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通过股票账户参与,可以通过ETF的盘中成交量和盘后资金流向指标进行追踪。

值得注意的是,7月3日至4日美国国庆节期间,美国股市休市1.5天,这可能影响了比特币ETF的交易情况。

比特币ETF可能带来首波抄底需求

从长期来看,今年的买盘力量可能会持续存在,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

  1. 美国可能降息,有利于风险资产价格上涨
  2. 美国大选结果可能对加密货币监管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分析近6个月比特币价格与美股的相关性,我们发现最近两天的急剧下跌与比特币现货ETF休市有一定关系。

从CME期货成交量来看,机构投资者情绪相对稳定,可能正在等待抄底机会。CME比特币期货的成交量并未随币价大幅波动,间接证明了机构投资者处于观望状态。

BTC价格底部将至?ETF的买盘是止跌的关键力量

7月5日ETF交易恢复或提供重要信号

7月5日比特币现货ETF恢复交易后的表现值得关注。近期美股情绪乐观,多个科技巨头股价创新高,投资者抄底特斯拉获得可观回报。比特币现货ETF的买家是否会跟随币价下跌还是效仿美股抄底,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关键观察指标包括:

  1. 盘中实时交易量
  2. 盘后净资金流入数据

较高的交易量可能表明强烈的抄底意愿,有望发出止跌信号。如果能带来实际的资金净流入,改变之前微量净流出的趋势,将进一步增强加密货币投资者的信心。

BTC价格底部将至?ETF的买盘是止跌的关键力量

卖盘详细分析

德国政府持有比特币

德国政府查获的5.03万枚比特币可能是短期内最大的卖压来源。自6月19日起,德国政府已转出约0.808万枚比特币,目前仍持有4.227万枚,占总量的83.94%。这部分比特币是否会在短期内继续大量抛售仍存在不确定性。

BTC价格底部将至?ETF的买盘是止跌的关键力量

Mt. Gox赔付情况

Mt. Gox预计将向债权人赔偿14.2万枚比特币。据日本加密社区消息,可能有超过70%的债权已经通过场外交易被机构买家收购,这部分比特币预计不会带来大量抛压。

剩余可能带来大规模抛压的约4-5万枚比特币中,7月5日Mt. Gox已转出约5万枚,其中1544枚被转入交易所,47,228.7枚转移至新地址尚未有进一步动向。综合来看,Mt. Gox实际产生的抛压可能低于市场预期。

BTC价格底部将至?ETF的买盘是止跌的关键力量

矿工抛售

由于比特币挖矿奖励减半,矿工盈利能力降至两年来的最低水平。部分无法盈利的矿工可能被迫清仓退出,带来潜在抛压。这部分卖盘预计会随比特币价格企稳而停止。

BTC价格底部将至?ETF的买盘是止跌的关键力量

结论

目前的卖盘主要源于特殊事件引发的恐慌情绪,而买盘则基于长期利好因素。这种不可重复的事件可能为长期看好比特币的投资者带来买入机会。

根据以往经验,市场对特殊事件抛压的情绪消化一般不超过两个月。本轮比特币下跌从6月7日开始,预计到8月7日左右可能逐步消化完毕。过去两天创下的单日最大跌幅可能就是本轮下跌的最低点。

BTC价格底部将至?ETF的买盘是止跌的关键力量

BTC-2.65%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7
  • 分享
评论
0/400
152年笋韭菜vip
· 18小时前
5看空十年!
回复0
FlatlineTradervip
· 18小时前
再抄底 再套死你
回复0
New_Ser_Ngmivip
· 18小时前
迟早all in买入 等崩完再说
回复0
NFT破产合集vip
· 18小时前
冲动买单割肉跑路ing
回复0
虚拟土豪梦vip
· 18小时前
又跌下去了 我的链子要没啦
回复0
digital_archaeologistvip
· 18小时前
跌起来也太爽了吧?
回复0
纸手恐慌侠vip
· 18小时前
又有韭菜要割啦 看戏吃瓜ing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