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NERO发帖挑战# 秀观点赢大奖活动火热开启!
Gate NERO生态周来袭!发帖秀出NERO项目洞察和活动实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优质发帖用户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参与:
1️⃣ 调研NERO项目
对NERO的基本面、社区治理、发展目标、代币经济模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享你对项目的深度研究。
2️⃣ 参与并分享真实体验
参与NERO生态周相关活动,并晒出你的参与截图、收益图或实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简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窍门,也可以是行情点位分析,内容详实优先。
3️⃣ 鼓励带新互动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参与活动,或者有好友评论“已参与/已交易”,将大幅提升你的获奖概率!
NERO热门活动(帖文需附以下活动链接):
NERO Chain (NERO) 生态周:Gate 已上线 NERO 现货交易,为回馈平台用户,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余币宝已上线 NERO,邀您体验。参与攻略见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质量帖子Tips:
教程越详细、图片越直观、互动量越高,获奖几率越大!
市场见解独到、真实参与经历、有带新互动者,评选将优先考虑。
帖子需原创,字数不少于250字,且需获得至少3条有效互动
全球加密监管态势:美国促创新 日本稳定 韩国加紧 新加坡友好 香港追赶
各国加密监管态度与风格对比
比特币诞生之初只是小众数字货币,但随着区块链技术发展,加密货币市场不断扩大。目前全球加密货币持有者已超2亿,中国用户也达1900多万,真正实现了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短短几年间,加密市场发展到各国政府无法忽视的程度,监管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然而,全球对加密货币仍未形成共识,各国态度也不尽相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五个在加密领域广受关注的国家和地区的监管风格演变历程,以及它们当前对加密的监管态度。
美国:控风险 促创新
美国一直是全球加密领域最受关注的国家,但其监管政策并不领先。与日本、新加坡等国相比,美国的加密货币监管政策更模糊、难以预测。
2017年前,加密货币处于自由发展阶段,美国监管仅关注整体风险,未出现严禁或加速立法的迹象。2017年ICO热潮兴起,各国监管收紧,美国SEC首次就加密货币发布公告,明确ICO活动属联邦证券法管辖范畴。这是美国官方首次表态,但态度仍是加强监管而非禁止。
2019年初,多家加密交易所重启IEO平台,但很快被监管盯上。之后某交易平台被禁止在美运营。自此,美国开始严厉打击加密货币,将其视为证券而非资产或货币进行监管,面临《证券法》诸多限制。
2021年,随着加密爱好者增多和机构不断游说,美国态度发生转变。2月Gary Gensler成为SEC主席,其曾教授区块链课程,对加密更友好,加速了美国态度转变。不久后,美国允许某交易所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首家在美上市的加密交易所。此后,美国开始积极研究加密监管。
2022年,多起加密项目暴雷,美国损失严重,监管力度加大。9月发布首个加密行业监管框架草案,但至今未通过任何法律。近期,美国监管对多位加密人士发起诉讼,监管趋严。
目前美国监管仍由联邦和各州共同进行。联邦层面由SEC和CFTC共同监管,SEC拥有大部分权力。但两机构在职责和标准上未达成一致。州层面各州态度和力度不一。有消息称,美国政府正考虑建立统一框架,消除州际差异。
对监管立法,美国两党各执己见,地方政客也未将其视为紧急事务,甚至不关心加密货币。加密监管立法夹杂党派之争,短期难达共识。
美国总统曾签署行政命令,强调联邦机构采取统一方法监管加密货币,共同解决风险。同时表明支持创新立场,希望美国在加密技术上全球领先。
美国加密监管未走在世界前列,因其追求风险可控,利用创新推动发展。美国更希望在加密技术而非监管上领先。政策模糊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但也为技术创新留下空间,符合总统强调的"解决风险,支持创新"。
日本:稳定持续 吸引力不足
日本长期活跃于加密领域,任何变革都少不了日本身影。日本政府早期就积极为加密行业创建健全受监管环境,已专门出台法规,将比特币合法化并纳入监管。
2014年,全球各国纷纷表态,有的禁止,有的观望。日本则经历了行业重大挫折——当时最大比特币交易所Mt. Gox倒闭。这是加密史上重大灾难,该交易所承担80%以上比特币交易,是全球最大加密交易所。事件引发投资者对监管关注,急需稳定安全的投资环境。此后,日本开始严格监管加密行业,采取比美国等国更清晰明了的政策。
2016年,日本国会积极立法,在《资金结算法》增加"虚拟货币"章节,定义并设定监管细则。旨在保护投资者权益,防范非法用途。
2017年,日本修改《支付服务法》,将加密交易所纳入金融服务局监管。不仅将比特币纳入监管,视为正常支付手段,也让日本成为首个比特币合法化国家。同年12月,日本对加密收入征税,税率高于新加坡。
2018年本地交易所遭5.3亿美元黑客攻击,成为日本加密政策转折点。之后,日本交易所加强自我监管,机构开展密集监管。日本一直严格监管加密,视为新兴领域,积极推动立法。
2022年6月,日本通过《资金结算法》修正案,正式立法监管稳定币,成为全球首个创建稳定币法律框架的国家。此举将稳定币与日元或其他法定货币挂钩,保证币值稳定,保护使用者。
日本完善的监管环境让许多加密企业稳定持续发展,在近期事件中保护了投资者免受损失。
总的来说,日本加密监管清晰严格,注重引导而非禁止,致力保护散户,并不断填补立法空白。日本一直进行系统立法监管,明确态度使加密企业在日本市场预期更清晰。
韩国:加紧严管 有望合法化
作为亚洲第四大经济体,韩国是加密市场最活跃国家之一,20%年轻人都是交易者。即使渗透率极高,韩国仍未像日本将其纳入法律。
2017年起,韩国禁止各种代币发行,规定了用虚拟货币从事违法活动的处罚。保护投资者的规定包括实名制、禁止未成年和非韩国居民开户等。韩国政策更加一刀切,只规定重大违法情况,细则缺失。多数规定是政府机构出台,非国会立法。
2021年2月,韩国首现加密立法迹象,监管机构开始考虑立法。
2022年6月,Terra崩溃加速了韩国立法。6月1日,韩国政府宣布成立"数字资产委员会",提出政策建议,包括新加密上市标准、ICO时间表,在数字资产基本法案颁布前实施投资者保护等。金融监管局还计划成立"虚拟资产风险委员会"。
2022年以来,受多起事件影响,韩国采取更密集监管措施。
过去韩国未将加密视为法定货币,但随新总统上任,态度转变。新总统被称"加密友好",曾承诺解除管制,表示会"采取法律措施,没收非法获得的加密利润,返还受害者"。韩媒报道,随新总统承诺放宽监管,市场正朝显著合法化方向发展。
新加坡:可预测 但不宽松
若有国家始终对加密友好开放,必是新加坡。与日本相同,加密在新加坡也被认定合法。
2014年,新加坡货币管理局就虚拟货币风险发表声明,成为首批监管国家之一。
2016-2017年ICO活跃期,新加坡对加密态度是提示风险,但不认定合法。
2019年,新加坡通过《支付服务法》,首次立法监管。新加坡一直友好开放,税收低于日本,吸引众多加密企业,成为热土。2021年1月修订完善该法,不断扩大监管范围。相比日本,新加坡监管更宽松。
2022年,新加坡持续完善监管,在开放同时维持金融稳定。开始关注散户,着手立法进一步限制散户投资。政府引导散户正视风险,不鼓励参与加密投资。
2023年,新加坡维持友好形象,为个人数字资产提供税收优惠。
总之,新加坡交易自由,但受FTX影响。事件前监管重点在洗钱和恐融风险,之后为保护投资者收紧政策。
新加坡学者表示,新加坡对加密一向友好但不宽松,反对欺诈、投机、洗钱和不负责任宣传。政策稳定持续,根据市场灵活变通。与日本相似,新加坡制度稳定可预期,但为控制风险逐渐收紧。
香港:奋起直追 积极立法
原本对加密持反对态度的香港,新政府上任后发生变化。经过观望,香港似乎从他国错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监管路径。
2018年前,香港对加密极为谨慎,监管处于探索期。2018年11月首次将虚拟资产纳入监管。此后一直将加密视为"证券"纳入现有法律监管,但不监管非证券类加密货币。
这种态势持续至2021年,香港就加强打击洗钱等规管发布咨询总结,首现立法迹象。
2022年10月,香港财政司发布虚拟资产发展政策宣言,政府态度转变,积极拥抱加密,有望之后合法化。
2023年初,香港不断释放立法信号。1月31日,金管局计划将稳定币纳入监管。4月14日发布加密资产和稳定币讨论文件咨询总结,期望2023或2024年落实监管安排。这表明香港将主动加入加密监管立法行列。
有媒体报道称,美国对加密监管更严,而香港则更宽松。近年香港一直观望,失去领先地位。但汲取他国教训,香港借Web3发展契机,有望重回加密领域,成为市场领导者,但结果还需等监管落地。
结语
虽然全球对加密货币仍未形成共识,但总体而言,加强监管是未来趋势。行业早期,严格监管可能影响创新。但当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缺乏监管反而有害。加密监管立法日益受重视,也证明整个行业正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