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零知识证明身份系统的困境与多元身份体系的潜力
零知识证明身份技术的多重困境
近年来,利用零知识证明技术保护隐私的数字身份系统日益普及。各类零知识证明身份项目正在开发用户友好的软件包,让用户无需透露身份细节就能证明自己持有有效身份。采用生物识别和零知识证明技术的World ID用户数量已超过1000万。中国台湾地区和欧盟的数字身份项目也越来越重视零知识证明技术。
从表面上看,基于零知识证明的数字身份广泛应用似乎是去中心化加速主义(d/acc)的胜利。它能在不牺牲隐私的前提下,保护社交媒体、投票系统及各类互联网服务免受女巫攻击和机器人操纵。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这类身份系统仍存在风险。本文将阐述以下观点:
零知识证明身份系统的局限性
尽管零知识证明身份系统能解决许多隐私问题,但仍存在一些局限:
无法真正实现匿名性。在严格的"一人一身份"规则下,用户可能只能拥有单一公开身份,反而降低了当前的匿名性水平。
无法防止胁迫。即使采用零知识证明,用户仍可能被强制要求公开其秘密值,从而暴露所有活动。
无法解决非隐私类风险。边缘情况如无国籍人士、多重国籍、身份伪造等问题仍然存在,零知识证明对此无能为力。
身份系统的必要性
纯粹依靠"财富证明"防范女巫攻击并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我们仍需要某种形式的身份体系。主要有两类场景需要身份系统:
类全民基本收入场景:需要向广泛用户群发放资产或服务,而不考虑其支付能力。
类治理场景:需要区分"一人掌控大量资金"和"多人共同持有同等资金"的情况,因为后者包含更丰富的信息。
这表明,严格的"一人一票"规则并非必要。对类全民基本收入应用而言,真正需要的是限制可获取的身份数量。对类治理应用而言,核心需求是判断资源背后是单一主体还是协调度低的群体。
理想状态与多元身份体系
理论上的理想状态是:获得N个身份的成本为N²。这既能限制大型主体的权力,又能防止系统被滥用。
多元身份体系可以实现这一理想状态。它可以是显性的(如基于社交图谱的身份),也可以是隐性的(多种身份提供者并存)。多元身份体系具有更强的匿名性、抗胁迫能力和容错性。
然而,若某种身份形式市场占有率接近100%,多元身份体系的优势就会消失。因此,"一人一身份"项目的理想结局是与基于社交图谱的身份体系融合,为后者提供初始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