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自建 L1 區塊鏈:新趨勢興起的背後近期,一家知名支付巨頭宣布與某加密風投合作,共同開發名爲"Tempo"的 L1 區塊鏈。這一專注於支付的高性能區塊鏈旨在服務該公司的龐大客戶羣。這一舉動並非孤例,而是標志着一個新興趨勢的開始——大型企業開始重新關注並自建 L1 區塊鏈。據悉,目前已有衆多公司,包括部分世界 500 強企業,正在考慮推出自己的 L1 區塊鏈。那麼,爲什麼在企業級區塊鏈經歷了多年的沉寂後,成熟企業又重新燃起了對自建區塊鏈的興趣?更重要的是,爲什麼它們首選 L1 區塊鏈?## 企業區塊鏈回歸的主要原因### 1. 穩定幣的成熟如今,大多數財務團隊已不再對穩定幣感到陌生或恐懼。隨着某些穩定幣發行公司計劃上市以及相關監管政策的出臺,穩定幣被視爲一種安全且具有強大潛力的技術。它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簡化業務流程,並從現金儲備或客戶存款中獲得更多收益。許多大型公司正在建立持有和流轉穩定幣的基礎設施。此外,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正在積極推進穩定幣監管,整體環境正朝着有利的方向發展。### 2. 關注重點從溯源轉向支付在先前的企業區塊鏈熱潮中,大部分應用場景集中在溯源領域,如追蹤供應鏈原材料或慈善資金使用情況。然而,這類場景在技術上完全可以通過傳統數據庫實現,唯一的問題是信任。如今,與企業交流時發現,無論所屬行業,它們的首要關注點幾乎都集中在支付領域。目前,大多數 B2B 和 B2C 支付服務商向商家和企業收取高額手續費,結算需要數天時間,且存在實際的結算風險。一旦涉及跨境或外匯業務,這些問題將更加突出。對於跨國公司(尤其是類似共享經濟平台的企業)而言,自建基於區塊鏈的支付解決方案可以節省數十億美元,並爲客戶、員工及零工提供更優質的體驗。## 爲何選擇構建 L1 而非 L2 或智能合約### 1. L1 技術已成熟且被決策者熟知經過十多年的發展,L1 作爲技術平台已被充分理解並驗證。大多數非加密行業人士能夠認知的區塊鏈都是 L1(某些新興項目可能是例外)。僅某項區塊鏈技術就已支持 200 多條鏈,覆蓋各個領域,承載的資產總值超過 700 億美元。過去一年中,最大的新晉項目進一步鞏固了這一格局。此外,最成功的企業級區塊鏈本身也是 L1。相比之下,L2 雖然令人興奮,但仍處於早期階段,理解難度較大。成熟企業的決策者往往不願在新興平台上冒險。涉足加密領域本身已是重大風險,因此必須選擇對利益相關方最易理解的方式。### 2. 降低平台風險大多數公司不願押注於某些特定的公鏈,而是希望只依賴自身。構建 L1 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式。大型企業通常會採用多家雲服務商以規避單一供應商風險,而在他們看來,某些知名公鏈的風險遠高於這些傳統合作夥伴。### 3. 控制與連接性的平衡開放、透明的 L1 爲企業在保持平台自主控制的同時,提供了與更廣泛的加密企業生態互聯互通的能力。L2 與其他鏈的互操作依賴第三方,且常受限於欺詐/零知識證明窗口及某些公鏈緩慢的最終性確認,從而導致結算延遲。L1 則不存在這一問題,結算即時且具確定性,使互操作保持一致性。這一特性與構建企業自有"圍牆花園"並在其中實施必要的 KYC/AML 及應用邏輯的能力相結合,將極具吸引力。隨着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探索自建 L1 區塊鏈的可能性,我們可能正在見證一個新的技術革新浪潮的開端。這不僅將改變企業的運營方式,還可能對整個金融科技生態系統產生深遠影響。
企業自建L1區塊鏈:支付創新與風險控制的新選擇
企業自建 L1 區塊鏈:新趨勢興起的背後
近期,一家知名支付巨頭宣布與某加密風投合作,共同開發名爲"Tempo"的 L1 區塊鏈。這一專注於支付的高性能區塊鏈旨在服務該公司的龐大客戶羣。
這一舉動並非孤例,而是標志着一個新興趨勢的開始——大型企業開始重新關注並自建 L1 區塊鏈。據悉,目前已有衆多公司,包括部分世界 500 強企業,正在考慮推出自己的 L1 區塊鏈。
那麼,爲什麼在企業級區塊鏈經歷了多年的沉寂後,成熟企業又重新燃起了對自建區塊鏈的興趣?更重要的是,爲什麼它們首選 L1 區塊鏈?
企業區塊鏈回歸的主要原因
1. 穩定幣的成熟
如今,大多數財務團隊已不再對穩定幣感到陌生或恐懼。隨着某些穩定幣發行公司計劃上市以及相關監管政策的出臺,穩定幣被視爲一種安全且具有強大潛力的技術。它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簡化業務流程,並從現金儲備或客戶存款中獲得更多收益。許多大型公司正在建立持有和流轉穩定幣的基礎設施。此外,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正在積極推進穩定幣監管,整體環境正朝着有利的方向發展。
2. 關注重點從溯源轉向支付
在先前的企業區塊鏈熱潮中,大部分應用場景集中在溯源領域,如追蹤供應鏈原材料或慈善資金使用情況。然而,這類場景在技術上完全可以通過傳統數據庫實現,唯一的問題是信任。
如今,與企業交流時發現,無論所屬行業,它們的首要關注點幾乎都集中在支付領域。目前,大多數 B2B 和 B2C 支付服務商向商家和企業收取高額手續費,結算需要數天時間,且存在實際的結算風險。一旦涉及跨境或外匯業務,這些問題將更加突出。對於跨國公司(尤其是類似共享經濟平台的企業)而言,自建基於區塊鏈的支付解決方案可以節省數十億美元,並爲客戶、員工及零工提供更優質的體驗。
爲何選擇構建 L1 而非 L2 或智能合約
1. L1 技術已成熟且被決策者熟知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L1 作爲技術平台已被充分理解並驗證。大多數非加密行業人士能夠認知的區塊鏈都是 L1(某些新興項目可能是例外)。僅某項區塊鏈技術就已支持 200 多條鏈,覆蓋各個領域,承載的資產總值超過 700 億美元。過去一年中,最大的新晉項目進一步鞏固了這一格局。此外,最成功的企業級區塊鏈本身也是 L1。
相比之下,L2 雖然令人興奮,但仍處於早期階段,理解難度較大。成熟企業的決策者往往不願在新興平台上冒險。涉足加密領域本身已是重大風險,因此必須選擇對利益相關方最易理解的方式。
2. 降低平台風險
大多數公司不願押注於某些特定的公鏈,而是希望只依賴自身。構建 L1 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式。大型企業通常會採用多家雲服務商以規避單一供應商風險,而在他們看來,某些知名公鏈的風險遠高於這些傳統合作夥伴。
3. 控制與連接性的平衡
開放、透明的 L1 爲企業在保持平台自主控制的同時,提供了與更廣泛的加密企業生態互聯互通的能力。L2 與其他鏈的互操作依賴第三方,且常受限於欺詐/零知識證明窗口及某些公鏈緩慢的最終性確認,從而導致結算延遲。L1 則不存在這一問題,結算即時且具確定性,使互操作保持一致性。這一特性與構建企業自有"圍牆花園"並在其中實施必要的 KYC/AML 及應用邏輯的能力相結合,將極具吸引力。
隨着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探索自建 L1 區塊鏈的可能性,我們可能正在見證一個新的技術革新浪潮的開端。這不僅將改變企業的運營方式,還可能對整個金融科技生態系統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