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非法換匯的法律風險解析:從行政違法到刑事犯罪
從最高檢發布的外匯領域案例看非法換匯的法律風險
很多人對於換匯行爲存在認知誤區,認爲:
那麼這些行爲到底有沒有法律風險?如果違法,應該如何定性?是行政違法還是刑事犯罪?換匯行爲構成行政違法或刑事犯罪的界限在哪裏?
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期聯合發布的外匯領域典型案例,對上述問題給出了回答。本文將對這些案例進行解讀。
提供銀行卡幫人收款可能構成犯罪
有2個案例涉及爲非法換匯活動提供銀行帳戶接收款項的行爲,這種行爲到底是行政違法還是刑事犯罪?
案例一:李某乙涉嫌非法經營罪案
李某甲利用從事中越跨國物流的便利與越南人黃某非法換匯。李某甲安排李某乙在境內收取人民幣後轉給自己,再由李某甲向黃某指定的境內卡轉帳換取越南盾。
檢察院認定李某乙爲非法資金結算和買賣外匯提供幫助,考慮從輕情節做出不起訴(構罪)決定。法院認定李某甲爲從犯,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
案例三:陳某紅、吳某榮涉嫌非法經營罪案
陳某某讓丈夫吳某林註冊個體戶並開設多個外匯結算帳戶,以虛構貿易方式提供給地下錢莊接收外匯,辦理結匯後將人民幣轉給指定帳戶,從中收取手續費。法院判處陳某某有期徒刑四年八個月,吳某林一年十個月緩刑兩年。
陳某某還讓親戚陳某紅、吳某榮開設帳戶供其使用,檢察院考慮二人未獲利且爲親屬關係,認定構成犯罪但做出不起訴處理。
根據規定,出借、串用、轉讓外匯帳戶最高可罰30萬。實踐中提供外匯帳戶一般僅構成行政違法,但本案中法院對陳某某夫婦認定構成非法經營罪並判刑。雖對兩個親戚不起訴,但檢察院仍認定構成犯罪。
不要出於"好意"爲他人提供外匯帳戶收款,即便未參與具體換匯行爲,也可能存在構罪風險。
介紹、幫助換匯的風險有多高?
案例四:樊某等人涉嫌非法經營罪案
何某煒利用保險業務積累的境外開戶、換匯渠道,撮合介紹內地保險客戶進行人民幣與港幣、美元的雙向兌換。樊某等人在何某煒提議下利用銷售境外保險渠道以境內外"對敲"方式變相買賣外匯。
法院判處何某煒有期徒刑四年,罰金400萬。檢察院認定樊某等人犯罪情節輕微,做出不起訴(構罪)決定,同時對其未營利的非法介紹買賣外匯行爲處以140萬至280萬不等的行政罰款。
買賣外匯類非法經營罪常見模式之一是中介撮合有換匯需求的雙方。金融從業者爲維系客戶關係或促成交易,往往會作爲信息媒介提供買賣信息。即便無償介紹,也可能被認定構成犯罪但情節輕微不起訴,同時面臨巨額行政罰款。
在國外開換匯公司能規避國內法律風險嗎?
案例五:趙某萍、姚某涉嫌非法經營罪案
姚某辰在俄羅斯對外承接盧布與人民幣兌換業務,從中賺取外匯差價或手續費,非法買賣外匯2400餘萬人民幣,違法獲利48.5萬元。法院判處其有期徒刑兩年三個月,緩刑三年,並處罰金50萬元。
我國刑法具有屬人管轄效力。即便在國外經營換匯公司取得當地牌照,在當地合法經營,但如果涉及國內資金,以"對敲"方式做換匯生意,仍存在刑事風險。
出售合法所得外匯有法律風險嗎?
案例六:某科技公司涉嫌非法經營罪案
齊某某勾結多家企業僞造材料騙取出口退稅2.45億元。姚某某通過境外帳戶將公司銷售電子產品所得外匯轉給齊某某,按每萬美元收取數百元好處費。
法院判決齊某某騙取出口退稅罪,無期徒刑。檢察院認爲姚某某構成非法經營罪證據不足,不予起訴。
姚某某的外匯來源於銷售產品所得,不是從他處非法低價收購。其賣出目的是爲結匯,而非繼續買入外匯獲利。從犯罪構成要件看,其行爲不構成該罪名。
但由於辦案人員認識不統一,實踐中也有認定構罪的案例。即便最終不構罪,也有行政處罰風險,本案中該公司被罰1500萬。
結語
很多人認爲換匯行爲隱蔽,即使被發現最多罰款。但實際上,一旦金額超過2500萬或獲利超50萬,可能面臨5年以上有期徒刑。不過辯護律師往往能爲個案尋求突破口,爭取緩刑甚至不起訴。
近年來,非法換匯手段更加隱蔽,涉案金額也越來越大。我國對外匯領域違法犯罪行爲的打擊力度顯著加大。作爲個體,必須通過合法渠道進行外匯交易,不要抱有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