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加密監管態勢:美國促創新 日本穩定 韓國加緊 新加坡友好 香港追趕

各國加密監管態度與風格對比

比特幣誕生之初只是小衆數字貨幣,但隨着區塊鏈技術發展,加密貨幣市場不斷擴大。目前全球加密貨幣持有者已超2億,中國用戶也達1900多萬,真正實現了從小衆到大衆的轉變。短短幾年間,加密市場發展到各國政府無法忽視的程度,監管成爲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然而,全球對加密貨幣仍未形成共識,各國態度也不盡相同。

本文將詳細介紹五個在加密領域廣受關注的國家和地區的監管風格演變歷程,以及它們當前對加密的監管態度。

美國:控風險 促創新

美國一直是全球加密領域最受關注的國家,但其監管政策並不領先。與日本、新加坡等國相比,美國的加密貨幣監管政策更模糊、難以預測。

2017年前,加密貨幣處於自由發展階段,美國監管僅關注整體風險,未出現嚴禁或加速立法的跡象。2017年ICO熱潮興起,各國監管收緊,美國SEC首次就加密貨幣發布公告,明確ICO活動屬聯邦證券法管轄範疇。這是美國官方首次表態,但態度仍是加強監管而非禁止。

2019年初,多家加密交易所重啓IEO平台,但很快被監管盯上。之後某交易平台被禁止在美運營。自此,美國開始嚴厲打擊加密貨幣,將其視爲證券而非資產或貨幣進行監管,面臨《證券法》諸多限制。

2021年,隨着加密愛好者增多和機構不斷遊說,美國態度發生轉變。2月Gary Gensler成爲SEC主席,其曾教授區塊鏈課程,對加密更友好,加速了美國態度轉變。不久後,美國允許某交易所在納斯達克上市,這是首家在美上市的加密交易所。此後,美國開始積極研究加密監管。

2022年,多起加密項目暴雷,美國損失嚴重,監管力度加大。9月發布首個加密行業監管框架草案,但至今未通過任何法律。近期,美國監管對多位加密人士發起訴訟,監管趨嚴。

目前美國監管仍由聯邦和各州共同進行。聯邦層面由SEC和CFTC共同監管,SEC擁有大部分權力。但兩機構在職責和標準上未達成一致。州層面各州態度和力度不一。有消息稱,美國政府正考慮建立統一框架,消除州際差異。

對監管立法,美國兩黨各執己見,地方政客也未將其視爲緊急事務,甚至不關心加密貨幣。加密監管立法夾雜黨派之爭,短期難達共識。

美國總統曾簽署行政命令,強調聯邦機構採取統一方法監管加密貨幣,共同解決風險。同時表明支持創新立場,希望美國在加密技術上全球領先。

美國加密監管未走在世界前列,因其追求風險可控,利用創新推動發展。美國更希望在加密技術而非監管上領先。政策模糊增加了市場不確定性,但也爲技術創新留下空間,符合總統強調的"解決風險,支持創新"。

日本:穩定持續 吸引力不足

日本長期活躍於加密領域,任何變革都少不了日本身影。日本政府早期就積極爲加密行業創建健全受監管環境,已專門出臺法規,將比特幣合法化並納入監管。

2014年,全球各國紛紛表態,有的禁止,有的觀望。日本則經歷了行業重大挫折——當時最大比特幣交易所Mt. Gox倒閉。這是加密史上重大災難,該交易所承擔80%以上比特幣交易,是全球最大加密交易所。事件引發投資者對監管關注,急需穩定安全的投資環境。此後,日本開始嚴格監管加密行業,採取比美國等國更清晰明了的政策。

2016年,日本國會積極立法,在《資金結算法》增加"虛擬貨幣"章節,定義並設定監管細則。旨在保護投資者權益,防範非法用途。

2017年,日本修改《支付服務法》,將加密交易所納入金融服務局監管。不僅將比特幣納入監管,視爲正常支付手段,也讓日本成爲首個比特幣合法化國家。同年12月,日本對加密收入徵稅,稅率高於新加坡。

2018年本地交易所遭5.3億美元黑客攻擊,成爲日本加密政策轉折點。之後,日本交易所加強自我監管,機構開展密集監管。日本一直嚴格監管加密,視爲新興領域,積極推動立法。

2022年6月,日本通過《資金結算法》修正案,正式立法監管穩定幣,成爲全球首個創建穩定幣法律框架的國家。此舉將穩定幣與日元或其他法定貨幣掛鉤,保證幣值穩定,保護使用者。

日本完善的監管環境讓許多加密企業穩定持續發展,在近期事件中保護了投資者免受損失。

總的來說,日本加密監管清晰嚴格,注重引導而非禁止,致力保護散戶,並不斷填補立法空白。日本一直進行系統立法監管,明確態度使加密企業在日本市場預期更清晰。

韓國:加緊嚴管 有望合法化

作爲亞洲第四大經濟體,韓國是加密市場最活躍國家之一,20%年輕人都是交易者。即使滲透率極高,韓國仍未像日本將其納入法律。

2017年起,韓國禁止各種代幣發行,規定了用虛擬貨幣從事違法活動的處罰。保護投資者的規定包括實名制、禁止未成年和非韓國居民開戶等。韓國政策更加一刀切,只規定重大違法情況,細則缺失。多數規定是政府機構出臺,非國會立法。

2021年2月,韓國首現加密立法跡象,監管機構開始考慮立法。

2022年6月,Terra崩潰加速了韓國立法。6月1日,韓國政府宣布成立"數字資產委員會",提出政策建議,包括新加密上市標準、ICO時間表,在數字資產基本法案頒布前實施投資者保護等。金融監管局還計劃成立"虛擬資產風險委員會"。

2022年以來,受多起事件影響,韓國採取更密集監管措施。

過去韓國未將加密視爲法定貨幣,但隨新總統上任,態度轉變。新總統被稱"加密友好",曾承諾解除管制,表示會"採取法律措施,沒收非法獲得的加密利潤,返還受害者"。韓媒報道,隨新總統承諾放寬監管,市場正朝顯著合法化方向發展。

新加坡:可預測 但不寬松

若有國家始終對加密友好開放,必是新加坡。與日本相同,加密在新加坡也被認定合法。

2014年,新加坡貨幣管理局就虛擬貨幣風險發表聲明,成爲首批監管國家之一。

2016-2017年ICO活躍期,新加坡對加密態度是提示風險,但不認定合法。

2019年,新加坡通過《支付服務法》,首次立法監管。新加坡一直友好開放,稅收低於日本,吸引衆多加密企業,成爲熱土。2021年1月修訂完善該法,不斷擴大監管範圍。相比日本,新加坡監管更寬松。

2022年,新加坡持續完善監管,在開放同時維持金融穩定。開始關注散戶,着手立法進一步限制散戶投資。政府引導散戶正視風險,不鼓勵參與加密投資。

2023年,新加坡維持友好形象,爲個人數字資產提供稅收優惠。

總之,新加坡交易自由,但受FTX影響。事件前監管重點在洗錢和恐融風險,之後爲保護投資者收緊政策。

新加坡學者表示,新加坡對加密一向友好但不寬松,反對欺詐、投機、洗錢和不負責任宣傳。政策穩定持續,根據市場靈活變通。與日本相似,新加坡制度穩定可預期,但爲控制風險逐漸收緊。

香港:奮起直追 積極立法

原本對加密持反對態度的香港,新政府上任後發生變化。經過觀望,香港似乎從他國錯誤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監管路徑。

2018年前,香港對加密極爲謹慎,監管處於探索期。2018年11月首次將虛擬資產納入監管。此後一直將加密視爲"證券"納入現有法律監管,但不監管非證券類加密貨幣。

這種態勢持續至2021年,香港就加強打擊洗錢等規管發布諮詢總結,首現立法跡象。

2022年10月,香港財政司發布虛擬資產發展政策宣言,政府態度轉變,積極擁抱加密,有望之後合法化。

2023年初,香港不斷釋放立法信號。1月31日,金管局計劃將穩定幣納入監管。4月14日發布加密資產和穩定幣討論文件諮詢總結,期望2023或2024年落實監管安排。這表明香港將主動加入加密監管立法行列。

有媒體報道稱,美國對加密監管更嚴,而香港則更寬松。近年香港一直觀望,失去領先地位。但汲取他國教訓,香港借Web3發展契機,有望重回加密領域,成爲市場領導者,但結果還需等監管落地。

結語

雖然全球對加密貨幣仍未形成共識,但總體而言,加強監管是未來趨勢。行業早期,嚴格監管可能影響創新。但當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缺乏監管反而有害。加密監管立法日益受重視,也證明整個行業正向好發展。

同與不同:各國加密監管態度及風格對比

BTC-2.12%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GasGasGasBrovip
· 9小時前
监管这么乱 抄底都不敢抄了
回復0
MEVHunterXvip
· 07-30 08:09
韭菜又变芽了
回復0
NullWhisperervip
· 07-30 08:02
嗯……监管碎片化实际上是一个潜在的攻击向量
查看原文回復0
汤米老师vip
· 07-30 08:01
有一说一 还是得看米国脸色
回復0
gas_fee_therapistvip
· 07-30 07:46
又在卷监管呢 哪个国家能卷赢呢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