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IDL: 貝萊德打造機構級RWA代幣化新標準

貝萊德BUIDL基金:機構級RWA的裏程碑

摘要

貝萊德美元機構數字流動性基金(BUIDL)是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於2024年3月推出的首個在公共區塊鏈上發行的代幣化基金。它將傳統金融(TradFi)的穩定收益與區塊鏈技術的效率相結合,爲合格投資者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投資範式。

BUIDL本質上是一款受監管的傳統貨幣市場基金(MMF),其底層資產爲高流動性、低風險的現金、美國國債和回購協議。其創新之處在於將基金份額代幣化爲在公共區塊鏈上流通的BUIDL代幣,實現了所有權記錄、轉移和收益分配的鏈上化。

BUIDL的成功運作依賴於一個精心構建的生態系統。貝萊德擔任資產管理人;Securitize作爲核心技術與合規夥伴,提供代幣化、轉讓代理和投資者準入服務;紐約梅隆銀行則擔任基金資產的托管方和行政管理人。這一"鐵三角"結構確保了基金的合規性、安全性與規模化運作。

投資流程體現了"許可制金融"的核心思想。投資者必須是符合美國證券法定義的"合格購買者",並通過Securitize的KYC/AML審核,其錢包地址被納入智能合約的白名單。Circle推出的USDC即時贖回通道是關鍵創新,它通過智能合約解決了傳統金融結算週期與加密世界24/7即時流動性需求之間的矛盾。

BUIDL最初在以太坊上作爲一種定制化的ERC-20代幣發行,其核心技術特徵是內置的白名單轉帳控制機制。爲擴大影響力,基金已迅速擴展至Solana、Avalanche、Polygon等多個主流區塊鏈網路,並通過Wormhole協議實現跨鏈互操作性。

BUIDL的推出不僅是貝萊德數字化資產戰略的關鍵一步,更對整個RWA代幣化領域起到了巨大的催化和驗證作用。它迅速超越早期競爭者,成爲全球最大的代幣化國債基金,其資產管理規模(AUM)的增長主要由Ondo Finance、Ethena等加密原生協議將其用作儲備和抵押品的B2B需求驅動。

BUIDL爲傳統金融資產上鏈提供了一個可復制的合規藍圖,並開創了一個與開放式DeFi平行的"許可制DeFi"新賽道。它代表了TradFi與DeFi融合過程中的一個關鍵裏程碑,爲將現實世界資產引入鏈上建立了可行的、可擴展的、合規的模式。

貝萊德BUIDL基金深度拆解:華爾街巨頭入場後,如何影響RWA格局?

1. 解構BUIDL:資產管理的新範式

1.1 基金使命:區塊鏈上的受監管貨幣市場基金

BUIDL是一個貨幣市場基金(MMF),依據1933年《證券法》和1940年《投資公司法》發行股份,僅面向"合格購買者"。其核心目標是"在保持流動性和本金穩定的前提下,尋求當期收益"。

1.2 投資策略:通過傳統工具獲取穩定收益

BUIDL將100%資產投資於現金、美國國債和回購協議組合,旨在爲投資者提供低風險的美元收益。

1.3 BUIDL代幣:基金份額的數字化憑證

BUIDL代幣是基金份額的數字化體現,每個代幣代表一個基金份額。基金致力於將每個BUIDL代幣的價值穩定在1.00美元。

1.4 收益機制:每日計息,按月鏈上分配

基金每日產生利息,但收益以新的BUIDL代幣形式按月空投到投資者錢包。這種設計確保每個BUIDL代幣的票面價值始終保持在1.00美元,使其成爲理想的DeFi抵押品。

貝萊德BUIDL基金深度拆解:華爾街巨頭入場後,如何影響RWA格局?

2. 戰略要務:貝萊德的鏈上金融願景

2.1 貝萊德與Securitize的共生夥伴關係

Securitize在BUIDL生態中扮演核心技術與服務中樞角色,負責代幣化、轉讓代理、配售代理和合規網關等關鍵功能。貝萊德對Securitize進行了戰略投資,雙方形成深度戰略聯盟。

2.2 生態系統:紐約梅隆銀行、托管方及基礎設施提供商

BUIDL的生態系統融合了傳統金融與加密原生服務商。紐約梅隆銀行擔任鏈下資產的托管方和基金行政管理人。數字資產托管服務商包括Anchorage Digital、BitGo等。普華永道被任命爲基金審計師。

2.3 戰略先例:爲RWA代幣化設定標準

貝萊德的入局爲RWA領域帶來了巨大的合法性和驗證效應。BUIDL的整個架構爲其他希望將資產帶入區塊鏈的TradFi機構提供了清晰、合規的藍圖。

貝萊德BUIDL基金深度拆解:華爾街巨頭入場後,如何影響RWA格局?

3. 投資者路徑:從申購到贖回

3.1 準入門檻:合格購買者與開戶流程

BUIDL僅面向"合格購買者",最低投資額爲500萬美元。投資者必須通過Securitize Markets的嚴格KYC/AML審查,獲批的錢包地址將被添加到智能合約白名單。

3.2 申購(鑄造):將法幣轉換爲鏈上BUIDL代幣

投資者將美元電匯至紐約梅隆銀行,貝萊德購買底層資產後,Securitize調用智能合約鑄造相應數量的BUIDL代幣並發送至投資者白名單錢包。

3.3 白名單機制:許可制的點對點轉帳

BUIDL智能合約包含獲批投資者錢包地址白名單,只允許白名單地址之間進行全天候點對點轉帳。

3.4 贖回(銷毀):Securitize與Circle USDC雙重路徑

傳統贖回路徑通過Securitize平台發起,受制於傳統金融結算週期。Circle提供的USDC即時贖回通道允許白名單持有者通過智能合約近乎即時地將BUIDL兌換爲USDC。

貝萊德BUIDL基金深度拆解:華爾街巨頭入場後,如何影響RWA格局?

4. 技術棧:連接TradFi與DeFi的橋梁

4.1 核心架構:以太坊上的許可制ERC-20智能合約

BUIDL最初在以太坊上推出,遵循經過合規性定制的ERC-20標準,核心修改是白名單轉帳限制邏輯。

4.2 多鏈擴張:原理與實施

BUIDL已擴展至Solana、Avalanche、Polygon等多個主流區塊鏈網路,旨在爲投資者和DeFi協議提供更多選擇和接入便利性。

4.3 互操作性引擎:Wormhole的關鍵作用

BUIDL採用Wormhole作爲跨鏈互操作性解決方案,確保代幣在所有支持的區塊鏈之間保持統一和流動性。

4.4 流動性引擎:Circle BUIDL-to-USDC智能合約技術解析

Circle的贖回合約提供從BUIDL到USDC的單向、1:1即時兌換,是BUIDL技術棧中的關鍵創新。

貝萊德BUIDL基金深度拆解:華爾街巨頭入場後,如何影響RWA格局?

5. 市場催化劑:BUIDL對RWA生態系統的影響

5.1 從啓動到引領:BUIDL的資產增長軌跡

BUIDL自推出以來AUM迅速增長,2025年中期接近29億美元,成爲全球最大的代幣化國債基金。

5.2 新型抵押品:DeFi協議如何利用BUIDL

Ondo Finance、Ethena Labs和Frax Finance等多個DeFi協議將BUIDL作爲儲備和抵押資產,推動其AUM快速增長。

5.3 競爭格局:BUIDL vs. 富蘭克林鄧普頓BENJI及其他

BUIDL迅速超越富蘭克林鄧普頓的BENJI,成爲市場領導者。其多鏈策略和即時贖回通道是關鍵競爭優勢。

6. 戰略分析與未來展望

6.1 風險評估

BUIDL面臨技術風險(智能合約漏洞、底層區塊鏈風險)、監管風險(政策不確定性、跨境復雜性)和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交易對手風險、底層資產風險)。

6.2 合規與DeFi可組合性之間的權衡

BUIDL爲了監管合規犧牲了開放式DeFi的可組合性,形成了一個"許可制DeFi"生態。這種模式完美契合機構投資者需求,但與加密貨幣的"去信任"精神背道而馳。

6.3 BUIDL與機構級RWA產品的演進

BUIDL是貝萊德更廣泛代幣化戰略的第一步。未來可能擴展至更多資產類別,深化DeFi集成,並推動行業標準化。

BUIDL代表了TradFi與DeFi融合的關鍵裏程碑,爲將現實世界資產引入鏈上建立了可行的、合規的藍圖。它將自己定位爲下一代金融的基石,但其長期生命力取決於加密生態系統是否會持續將合規和收益置於純粹去中心化的追求之上。

貝萊德BUIDL基金深度拆解:華爾街巨頭入場後,如何影響RWA格局?

RWA1.99%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盲盒拆穿人vip
· 17小時前
搞黑盘的又进来啦
回復0
mev_me_maybevip
· 07-29 04:24
老布已经玩明白了~
回復0
鲸落见证者vip
· 07-29 04:23
还是靠大机构来催熟市场啊!
回復0
喝茶看盘侠vip
· 07-29 04:18
感觉贝莱德终于迈出这一步了
回復0
SerNgmivip
· 07-29 04:16
呵 贝莱德终于坐不住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