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特林解釋了在創建以太坊時放棄匿名的原因

V神解釋了在創建以太坊時放棄匿名性的原因

以太坊的聯合創始人V神在播客《網路狀態》的一個環節中解釋了爲什麼與中本聰不同,他沒有選擇匿名創建區塊鏈平台。他表示,這一決定與當時的特點有關。

V神在2013年開始研究以太坊時只有19歲。他承認自己並沒有考慮過匿名性——部分原因是缺乏經驗和熱情。

«我只是一個對這個想法充滿熱情的家夥,並沒有考慮隱藏我的身分,》他解釋道。

然而,主要原因是希望將平台對所有人開放:從開發者到投資者。

“公開性幫助了我。對我來說更容易:我可以在會議上發言,傳達以太坊的核心內容,並建立信任關係。匿名性可能會妨礙在早期階段建立社區,”V神指出。

他還強調了上下文的差異。當中本聰在2008年推出比特幣時,加密貨幣是一種新興且風險較高的工具,而當局的反應則是模糊不清的。

到2013年,區塊鏈變得更加清晰,V神說。因此,他能夠創建一個平台,而不考慮潛在的風險。

如何使以太坊更好?

在談話中,V神強調,項目的兩個主要目標仍然是可擴展性和實用性。他表示,明確的技術路線圖將使他們實現這些目標。

«在以太坊中,整體而言,有兩個指引。第一是成爲一個廣泛使用和可擴展的平台。第二是保持真正的價值,也就是說,與人們可能使用的其他系統相比,安全性、去中心化等方面顯著更高,»他說。

據程序員稱,如果平台無法處理數百萬筆交易或變得像傳統金融一樣,它將失去其價值。

爲了擴展以太坊,開發了L1和L2解決方案。在第一層,開發者實施了區塊的預確認、訪問列表和去中心化的數據存儲。在第二層,增加了BLOB對象的數量,使用PeerDAS以及ZK-SNARKs和STARKs技術來證明交易。正是這些技術使得每秒能夠處理數百萬筆交易,同時保持網路的安全性。

V神指出了比特幣早期思想的局限性,這些是中本聰沒有考慮到的:

«我認爲,最重要的是,薩托希沒有完全意識到的是,創造和驗證之間的非對稱性。」

在第一種加密貨幣的網路中,創建和驗證區塊需要相等的努力。然而,像ZK-SNARKs這樣的技術和數據抽樣使得節點構建者能夠完成主要工作,從而簡化了其他人的驗證。這降低了負擔,使網路對更多用戶可用。

失敗的例子是薩爾瓦多在閃電網絡中使用托管錢包,這降低了去中心化。V神提出了樞紐模型:

“解決方案在於中心化模型,其中少量強大的節點集中進行證明生成,而驗證則廣泛分布。”

L2-滾動在主區塊鏈之外執行計算,但在L1上證明它們,確保相同的保證。數據抽樣允許通過僅加載部分信息來驗證鏈,這提高了可擴展性而不犧牲去中心化。

“我們打算繼續前進,讓以太坊變得更好、更便宜、更安全和對所有人更有用,”——V神總結道。

提醒一下,5月7日,第二大市值的加密貨幣網路進行了大規模升級Pectra。7月,下一次硬分叉Fusaka的時間被公布——將在11月進行。

ETH-2.99%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