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啓示錄:重塑以太坊思維 探尋加密創新新路徑

以太坊的困境與比特幣的啓示

近期,以太坊受到不少質疑聲音,主要集中在ETH幣價表現上。雖然比特幣屢創新高,但ETH距2021年峯值仍有近40%差距。盡管最近ETH價格開始漲,但這輪週期以太坊明顯落後於比特幣。

以太坊究竟遇到了什麼問題?爲何無法跟上比特幣的步伐?是否真的已顯頹勢,難以重現昔日輝煌?加密行業的新一輪創新還會發生在以太坊生態嗎?

本文將回顧加密行業的起點——比特幣,重新審視以太坊和整個行業,探討加密行業重煥活力的可能路徑。

一、突破以太坊思維定勢

首先,我們不能全盤否定以太坊的價值和開創性意義。智能合約的出現確實爲加密行業開闢了新天地。在以太坊誕生之前,大多數項目只是對比特幣的簡單模仿,如區塊更大、速度更快或隱私性更好的比特幣等。

以太坊問世後,行業又掀起了模仿以太坊的浪潮。2015年至今,誕生了無數所謂的公鏈,如區塊更大、速度更快、性能更好的以太坊等。各公鏈生態也基本照搬以太坊模式,如DeFi、GameFi、Layer2等。

目前散戶已對各種概念敘事麻木,轉而追逐簡單粗暴的Meme幣,盡管大家都知道這不會長久。

整個行業似乎創新乏力、共識渙散,彌漫着看不到希望的氣息。

然而,回頭看比特幣,它卻依然一騎絕塵、屢創新高,似乎不受這些影響。

也許整個行業陷入"以太坊思維定勢"太久,以至於忽視了比特幣。畢竟,以太坊源於對比特幣的一種解讀,但行業卻將以太坊模式視爲全部。

如果要找到以太坊的問題所在,以及新的創新機會,就必須回到比特幣,重新理解它,就像以太坊誕生之初那樣。

讓我們暫時跳出以太坊思維,重新審視比特幣。

二、機械共識與社會共識

公鏈的本質是通過機械共識不斷凝聚社會共識的去中心化系統。

機械共識是人人可以公平參與的共識機制,如PoW。社會共識則體現爲圍繞公鏈的生態、影響力,最終反映在幣價上。

機械共識參與者是公鏈的首要投入者、受益者和建設者。他們投入大量成本參與公鏈,因此最有動力推動生態發展。這解釋了爲什麼比特幣生態的早期推動者多來自礦工羣體。

當一個公鏈幣價疲軟時,往往是社會共識減弱,而更深層原因是機械共識弱化,參與者離散。

三、比特幣與以太坊的共識對比

比特幣的機械共識是動態競賽模式,以太坊則是靜態固定收益模式。

比特幣礦工必須持續投入算力競爭出塊權,大量"陪跑節點"的投入成爲比特幣價值的一部分。這種競賽機制使比特幣網路共識不斷壯大。

以太坊的PoS機制是靜態固定收益模式,參與者不需要額外投入。雖然避免了能源消耗,但也降低了網路共識價值。

從熱力學角度看,比特幣的PoW機制使其成爲一個類似生命體的熵減系統。礦工提供的算力和能源是"負熵",幫助網路達成共識,創造秩序。

相比之下,以太坊轉向PoS後,失去了持續吸收"負熵"的能力,類似失去消化系統的生命體,難以持續成長。

以太坊機械共識弱化導致社會共識減弱,表現爲生態、應用、用戶、幣價等指標疲軟。即使強行拉升幣價,也難以違背物理學原理。

四、重新發掘比特幣的潛力

回歸比特幣思考,我們可能發現更多被忽視的細節,爲再次創新提供靈感。

例如,比特幣的UTXO模型在處理交易時,能實現並發處理和獨立狀態變更,不需要統一的世界狀態樹。這種能力可擴展到其他需要獨立變更狀態的領域。

共享比特幣共識安全+UTXO並發狀態變更,這兩項能力結合可能迸發巨大潛力。一些團隊已開始往這個方向探索,如BitVM方案和BEVM項目。

比特幣這座寶藏,其開發和應用進度可能還不足1%。

總結

跳出以太坊思維定勢,重新審視比特幣,我們可能發現更多創新機會。真正的範式創新不是簡單模仿,而是抽象背後原理。

如果中本聰是瓦特,比特幣是蒸汽機,那麼過去16年裏,大多數人只是在制作不同形式的"蒸汽機",鮮有人去思考比特幣蘊含的科學原理。

我們已看到一些團隊開始這樣思考,這是行業的曙光。需要更多人加入,共同推動比特幣範式革命的到來。

BTC-0.82%
ETH-2.96%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OptionWhisperervip
· 07-21 17:11
大饼都起飞了eth还在凉凉
回復0
被毕业的矿工vip
· 07-20 22:12
btc才是真神 eth咋不升了哈哈
回復0
wrekt_but_learningvip
· 07-19 17:14
eth就是被层2害的
回復0
Gas费刺客vip
· 07-19 17:08
btc起飞 eth还在睡觉
回復0
永远在抄底vip
· 07-19 17:05
还是得看btc大爹脸色吃饭呀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