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以太坊困境深析:從供需角度剖析ETH表現不及預期的原因
以太坊的困境:三盤理論視角下的供需分析
近期,以太坊(ETH)面臨諸多質疑和挑戰,盡管其技術基礎和開發者生態依然強勁。爲何這一輪行情中,以太坊表現不如預期?讓我們從供需兩個角度,運用三盤理論進行深入分析。
需求側分析
以太坊的需求可分爲原生和外部兩大因素。
原生因素
過去,以太坊的原生需求主要來自於基於ETH計價的新興應用,如2017年的ICO熱潮和2020-2021年的DeFi浪潮。然而,本輪行情中,預期的主要驅動力L2和Restaking未能如期發揮作用:
此外,EIP1559引入的燃燒機制效果也因L2分流而大幅減弱,進一步削弱了對ETH的需求。
外部因素
供給側分析
以太坊從POW轉向POS後,其供給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POW時代(2022年9月15日前)
礦工獲取ETH的成本包括:
這些成本以法幣計價,且不可退回。當ETH價格低於獲取成本時,礦工傾向於持幣不賣,形成價格支撐。隨着行業發展,成本不斷上升,變相抬高了ETH的價格底線。
POS時代(2022年9月15日後)
驗證者取代了礦工角色,獲取ETH的成本結構發生變化:
POS模式下,獲取ETH的法幣成本幾乎爲零,不存在"關機價"概念,質押者可以無限制地出售獲得的ETH獎勵,削弱了對價格的支撐作用。
歷史教訓與反思
以太坊當前困境的根源可追溯到2018年ICO時代末期。當時,大量項目方無序拋售ETH,導致價格暴跌。爲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以太坊生態開始強調路線圖、主敘事和正統性,形成了核心開發者和VC圈層。
然而,這種策略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加上L2削弱了燃燒機制,POS帶來無成本拋壓,最終抵消了以太坊爲防止無序拋壓所做的努力。
經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