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Zero跨鏈協議的安全隱患與局限性分析

跨鏈協議的挑戰與LayerZero的局限性

跨鏈協議在區塊鏈生態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但同時也面臨着嚴峻的安全挑戰。近年來,跨鏈協議相關的安全事件造成的損失金額位居榜首,其重要性和緊迫性甚至超過了以太坊擴容方案。跨鏈協議之間的互操作性是Web3網路化的內在需求,這類協議通常能獲得大額融資,其總鎖倉價值(TVL)和交易量也在持續增長。然而,普通用戶往往難以辨別這些協議的安全等級。

在衆多跨鏈解決方案中,LayerZero採用了一種簡化的架構設計。它使用Relayer執行鏈間通信,並由Oracle進行監督。這種設計省去了傳統跨鏈方案中需要第三條鏈來完成共識和多節點驗證的復雜過程,從而爲用戶提供了"快速跨鏈"的體驗。由於架構輕量、代碼簡潔,且可以利用現成的Chainlink作爲Oracle,LayerZero類型的項目能夠快速上線,但同時也容易被模仿。

然而,這種簡化的架構存在潛在的安全隱患。首先,將多節點驗證簡化爲單一Oracle驗證,顯著降低了安全系數。其次,在單一驗證模式下,必須假設Relayer和Oracle是獨立的,而這種信任假設難以長期保持,不符合加密貨幣原生的去信任化理念。

LayerZero作爲一種"超輕量級"跨鏈方案,僅負責消息傳遞,並不對應用的安全性承擔責任。即使允許多方運行Relayer,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增加Relayer的數量並不等同於去中心化,而僅僅是使系統變得無需許可。LayerZero的Relayer本質上仍是一個受信任的第三方,與Oracle相似。

爲什麼說LayerZero是僞去中心化跨鏈協議?

如果一個使用LayerZero的跨鏈代幣項目允許修改其節點配置,攻擊者可能會替換爲自己控制的節點,從而僞造任意消息。這種潛在風險在復雜場景下可能會更加嚴重。LayerZero本身難以解決這一問題,安全事故發生時可能會將責任推給外部應用。

從本質上講,LayerZero更像是一個中間件(Middleware),而非真正的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它不能像Layer1或Layer2那樣爲生態項目提供共享的安全性。使用LayerZero的應用開發者雖然可以自定義安全策略,但這也意味着他們需要承擔更多的安全責任。

一些研究團隊已經指出了LayerZero的潛在安全漏洞。例如,如果惡意行爲者獲得了LayerZero配置的訪問權限,他們可能會將Oracle和Relayer更改爲自己控制的組件,從而操縱跨鏈交易。此外,LayerZero的Relayer還存在可能被內部人員利用的關鍵漏洞。

回顧比特幣白皮書中提出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理念,我們可以看出LayerZero與這些核心原則存在偏差。它依賴於Relayer和Oracle不會合謀作惡的假設,同時要求用戶信任使用LayerZero構建應用的開發者。而且,在整個跨鏈過程中,LayerZero並沒有生成任何欺詐證明或有效性證明,更不用說將這些證明上鏈並進行鏈上驗證。

爲什麼說LayerZero是僞去中心化跨鏈協議?

因此,盡管LayerZero在營銷材料中使用了"去中心化"和"無需信任"等術語,但從技術實現上看,它並不完全符合這些特性。真正的去中心化跨鏈協議應該能夠在不依賴可信第三方的情況下,實現安全、高效的跨鏈通信。

未來,跨鏈協議的發展方向可能需要更多地關注如何在保證性能的同時,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例如,探索將零知識證明等先進密碼學技術應用於跨鏈協議中,可能是提升協議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的一個潛在方向。

ZRO-4.1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7
  • 分享
留言
0/400
ProofOfNothingvip
· 8小時前
玩太久了 信任不来
回復0
ForkTonguevip
· 08-01 03:46
难怪我上个月亏了这么多
回復0
SelfStakingvip
· 08-01 03:46
安全性这么差 还大规模融资 坐等暴雷
回復0
BearWhisperGodvip
· 08-01 03:45
太少节点 感觉还是不太安全
回復0
熊市搬砖人vip
· 08-01 03:41
想挣钱的小散 靠谱协议才碰
回復0
链上_狙击手vip
· 08-01 03:35
蹲守大额锁仓 就等着爆雷
回復0
Hash_Banditvip
· 08-01 03:18
自2013年以来一直在挖矿……见证了太多桥接的崩溃,实话说不信任任何新的"简化"跨链东西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